房子(再续)
在我工作十年、结婚四年,人生走进三四个十年的时候,终于买房定居了。前几天收拾行李搬家的行李时,看到北京一年多的时候写的日记,发现里面写的是:希望五年后在北京能买得起房子。掐指算来我来北京马上就七年整了,这个目标差不多就在这个时间内居然实现了。虽然买房不是很容易,但不管怎么样,借钱加贷款,这个巨大工程总算搞定了。
在我工作十年、结婚四年,人生走进三四个十年的时候,终于买房定居了。前几天收拾行李搬家的行李时,看到北京一年多的时候写的日记,发现里面写的是:希望五年后在北京能买得起房子。掐指算来我来北京马上就七年整了,这个目标差不多就在这个时间内居然实现了。虽然买房不是很容易,但不管怎么样,借钱加贷款,这个巨大工程总算搞定了。
以下两张照片来自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日期2007年8月23日。
据网上所得的信息,现在北京四环左右以及发展比较完善的”偏远”市区的新房子已经没有9000/平方米以下的了,而且看势头,北京的房价会继续向上走。
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想有自己的房子。更不知道来北京之后什么时候养成一个“毛病”。我看报纸只有一部分白看不厌,实际上也没什么可看的。比如:
不知不觉又一年。看着我这无比荒芜的博客,感受着它那与时代节拍失去呼应的尴尬,我的心情是十分凄凉的。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等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年代,博客就难免落寞了。不得不承认,我写的这种博客,是上个时代的网络沟通方式,尽管它还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小众作用。比如,那些安安静静思考的人可以用博客这种方式长篇大论地写点什么。
It’s said that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the scientif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more developed world is more logical and accurate than Chinese. But I always argue that it’s not the languages but the people who use them that make them appear so. Actually, languages are by definition not so logical and accurate as some people…
Read more
所谓丧事喜办,原本的意思是已经很高寿的人寿终正寝了,亲朋好友办丧事时是高高兴兴的,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大家叙旧的好场合。人们乐于参与这种丧事、不甚感到伤悲也是有合理原因的。比如,老人有可能已经受尽了病痛的折磨,顺应自然规律地离开这个世界,对其本人是一种解脱,对亲人未尝不也是一种解脱呢。人类的发展固然少不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反思,但毕竟还是要向前看的。可是,那种英年早逝、暴死街头、死于非命的生命逝去绝对不可“丧事喜办”。原因很简单,时间未到而生命凋零,这对家人、亲朋好友乃至人类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如果买书不看是罪恶的,那么我已经罪孽深重。就拿最近几个月来说,四月份买了 8 本老舍的书、一本陆谷孙的《英汉大辞典》、一本吴光华的《汉英大辞典》;五月份买了威廉·夏伊勒(William Shirer)的《第三帝国兴亡:纳粹德国史》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两个月还算是我的“常规”买书月。六月份网络书店大促销,于是这个月的买书量也“爆发”了。
开篇语: 房子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砖瓦质量好,尺寸、外形没问题,房子才有可能结实。与此相类似,只有“树”都生得郁郁葱葱,“林”才可能兴旺。“独木难支”、“独木不成林”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人多力量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