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1103 9483
guo@hua.digital

重组新CP——duǐ(词)x“怼”(字)——“怼”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翻译,不止于翻译 | 翻译活龙活现

重组新CP——duǐ(词)x“怼”(字)——“怼”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对于“怼”怎么读,去年我写了一篇《“怼”怎么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要看这个字到底是哪个词。如果它表示“怨恨”,那么它就读duì(四声),但如果它表示“用言语攻击”(现在的网红词),那么它就读duǐ(三声)。

那什么又叫“怼”字“是哪个词”呢?汉字“怼”现在用来表示汉语中两个不同的词,一个是duì(四声),意思是“怨恨”,另一个是duǐ(三声),意思是“用语言攻击”。其中,第一个词在词典里可以很容易查到;第二个词其实也能查到,只是这个词大家都只会说不会写,不太容易查到,连《汉语大词典》都没收这个词。不过,在汉语方言词典里还是能查到的,比如《汉语方言大词典》。但是,词典里duǐ不写成“怼”,而是“㨃”。其中北京话和西南官话,duǐ就表示“用语言攻击”。

这就涉及语言学的两个概念:“词”和“字”。这是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概念。“词”是“语言”,“字”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而“字”是表示其中“形”的符号。但汉字又是一种表意的文字,它本身就代表一定的意思,这一点跟表音的拉丁字母不同(至少现在看不出拉丁字母有什么意思)。不过,现在的常用汉字,很大一部分(有一种说法是75%)其实都是形声字,也都是表音的,但这个音是不是现在普通话的读音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一点跟表音的拉丁字母又是一样的。汉字从甲骨文算起开始确实很多是表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法越来越规范、风格越来越统一,这种表意已经非常不明显了,甚至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词”和“字”之间,或者说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区别很多人是搞不清楚的,包括本身就是做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更不要说对此完全不在意、也不需要关心的普通人了。从历史来看,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从对应关系来看,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字”。二者也是可以分离、自由组合的。比如,日文里汉字(同音词太多,汉字区分不同词的作用无法替代,这一点朝鲜文也是如此)、平假名和片假名(纯拼音)混合使用;在苏联的影响下,蒙古国的蒙古语从原来的老蒙文(内蒙古的蒙古语还在用这种文字)改成了西里尔字母拼写(俄语也用这种字母),没准以后也改用拉丁字母。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国家的语言不少也已经从西里尔字母改成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拼音也是一种文字拉丁化,一度想取代汉字,但没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因为汉字已经完全适应了汉语,其他文字无法胜任这个工作。

如果二者的区别搞不清楚,就会对一些语言现象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2023年第三期《咬文嚼字》中有一篇《汉语网络词语产生的语音机制》里面提到了“新词新语”,认为:“有趣的是,还有一种语音变化是改变原词语的声调。例如:”duǐ(怼,4->3,表示‘语言对峙、回击’)。原来的声调为四声,但网络语言中则以读三声为常。”

这就是一个混淆了“词”与“字”、语言和文字之间区别的例子。实际上,读四声的duì,是另外一个词,表示“怨恨”。只是因为表示duì这个的词的字——“怼”,虽然不相干,但好写好认,于是在网络上借用来表示duǐ这个词。于是,在这个信息快速流动的网络时代,原本默默无闻、淹没在古书里的duì和“怼”,借着方言词duǐ和“㨃”又浴火重生了,而这个方言词也迅速“晋升”为全国人人都会写、会说的普通话词语,只不过重新组合成了duǐ和“怼”。而原来的duì这个词和“㨃”这个字,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续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

也就是说,duǐ这个词并没有发生什么声调变化,而只是原来表示duì这个词的字——“怼”被借用来表示duǐ这个词,也就自然要读三声而不是四声了。另外,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duǐ也不是什么“新词新语”,而是早就存在于各地方言(比如北京话和西南官话)当中的一个词,只是借着网络时代的东风成为了一个通用词,为大众所熟知,虽然目前可能还只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口语用词。因此,无论从“语音、声调变化”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新词新语”的角度来说,“怼”的例子都不恰当,《汉语网络词语产生的语音机制》似应该把它删掉。

另外,包括著名央视主持人康辉在内的不少媒体人把duǐ这个词读成了四声,这也是不对的,duǐ这个词一直都读三声。“怼”这个字只是大家借用来表示duǐ这个词的,不能反客为主,反而让duǐ读四声。就好比,爹不能跟过继来的儿子姓,只能儿子跟爹姓。当然,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借”就不大可能再“还”回去了,因为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

我们可以看到,表示“语言攻击”含义的重组新CP——duǐ(词)x“怼”(字)——现已在当代汉语中成为热词,因为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在北方方言中广泛使用)和好写好读的字形(“怼”可以算是个形声字了),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登堂入室,从一个方言口语词成为普通话口语用词和书面用词。而“㨃”(字)因为字形上并不表音——这一点表现不如“怼”字,也许只能继续在方言词典里表示“肢体攻击”的含义,而duì(词)则会因为含义生僻,大概会继续活跃于故纸堆里了。当然,在这个瞬息万变、人人都是媒体、语言文字加速进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谁又敢肯定“㨃”(字)和duì(词)就不会“咸鱼翻身”,甚至“转世重生”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