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1103 9483
guo@hua.digital

Category: 英语

翻译,不止于翻译 | 翻译活龙活现

话说“改革开放”的两种英文译法:Reform and Opening-up vs. reform and opening-u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改革开放”的英文首字母改成了小写:reform and opening-up。可能有人觉得,改革开放已经快50年了,就不必再把首字母大写了吧,就好比Internet(因特网)在英语里也改成了internet。但是,首字母改成小写确实方便了,但其实是不对的。

试从语言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中国新冠肺炎防控比国外好

疫情防控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课题,它有很多个方面,医疗也只是其中的一环。我们也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观察。比如,要想防控好新冠病毒肺炎,首先人们得重视,重视程度如何,疾病的名称很关键;其次病的名称写法要简单,复杂还是简单,对抗疫宣传也有影响。

“流水句、重视时间的逻辑思维”与顺序象似性

摘要:通过分析英文与中文句子中动词出现的顺序,本文表明这两种语言均以各自的方式遵循认知语言学所发现的语言顺序象似性原则,因此“重时间先后之序”并不是英语或者汉语的“特点”,而是这两种语言的共性。 关键字:散点透视;焦点透视;流水句;顺序象似性;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中国的文化语言学者提出,“汉语散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汉民族重时间先后之序的逻辑思维特点,而西方语言具焦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西方民族重空间立体关系的思维特点”(申小龙,1988:445-446;苏新春,2014:146-147)。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文版“非遗”定义翻译探讨 ——《〈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一文商榷

中文标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文版“非遗”定义翻译探讨 ——《〈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一文商榷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Offici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In Response to Translation Err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 An Interpretation…
Read more

读不懂的原文,写不好的译文:从《经济学人》中一句话的翻译说起

要真正读懂《经济学人》这类英文原版财经文章,分析字面的意思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样关键的是对主题内容和相关的经济、政治情况要有足够的了解,否则就只能深陷文字的迷魂阵。其实,翻译工作想做好也未尝不是如此,相关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都要过关,任何一个方面有欠缺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经济学人》中的中美制造业 2017 年 1 月 7 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第 8 页上有一篇很短的文章《钢铁人,纸牌屋》(Men of steel, houses of cards)。文中说,中国政府补贴国内行业,使得廉价的中国产品倾销国际市场,导致美国相关行业的工作机会流失,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现已就任)则打算向从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文章作者认为,对中国的钢铁等产品加税是正确的,但要是对苹果手机这类产品加税则是搞错了状况。文章有一句说: China’s government does not subsidise the overproduction of iPhones which are then dumped on the market, causing iPhone-makers in America to be laid-off.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讲官方原文与译文

英文版来源:白宫网站 中文版来源:美国驻华使馆 说明:对照演讲检查文稿、译文修改均由常国华进行;译文修改处红色标出/CHECKED AGAINST DELIVERY BY CHANG GUOHUA/TRANSLATION EDITED BY CHANG GUOHUA; EDITED TRANSLATION MARKED OUT IN RED

“活龙精益培训”冬季周末班公开课:CATTI 3 级英语笔译实务辅导教材解析 – Converting the Masses: Starbucks in China

在 CATTI 英语笔译实务 3 级“活龙精益培训”冬季周末班(第一期)的公开课上(音频下载),我给学员讲解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辅导丛书《英语笔译实务 3 级教材配套训练》第 55 页上的英译中练习。教材原文选自 2003 年 7 月 17 日《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记者 Geoffrey A. Fowler 写的一篇报道《Converting the Masses: Starbucks in China》,但教材编者在改编时不恰当地删减了部分内容,导致前后文义不大衔接,甚至有几处删改后不成句。原始报道附在本文最末,可资参考。

从词汇的角度看语言的学习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它的复杂之处在于,除了它本身具有极为复杂的内部关系和规律(语音、文字、词、句子、语法、篇章、修辞等)之外,它还与使用语言的人类本身以及这种语言所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着独特的目的从任何一个语言本体和外部的角度来描述、分析和解释语言这种现象。这很像是佛经中印度古代“盲人摸象”的故事所讲的那样,几位“盲人”都很努力地在自己摸到的部位摸索“大象”的样子,都给出了有充分依据却又彼此不同的“大象”观点,谁也无法说服谁。语言研究也是这样,都免不了“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中文版《译后记》中存在的问题

冯友兰(1895-1990)的《中国哲学简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史,用通俗、易读的语言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其流派的主要人物和思想进行了介绍,是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目前,除了 1985 年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1927-2012)翻译、由冯友兰本人亲自审定的中文版之外,还有与涂又光年龄相仿的“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1926-2015)在本世纪初翻译出版的新版。

我发现的两条定律——“蟑螂定律”和“英文必有错定律”

“蟑螂定律”和“英文必有错定律”是我在多年翻译审阅和书籍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两条“定律”。 “蟑螂定律” 所谓的“蟑螂定律”是说,如果我在某一篇译文中发现译错的地方,那么我可以肯定这类错误在这一篇译文中还会反复出现,甚至这类错误表现出来的译者的问题还会导致其他类别的错误。这就好比到医院验血,虽然只是抽了一点点血,但只要检查出问题,那这个人健康就有问题。用“蟑螂”这么恶心的东西来命名是因为它的生活习性很好地表明了译文出错的特点:如果你在一个房间内发现一只蟑螂,那么你可以肯定这个房间一定还会有很多只蟑螂。 那么,与此相反,如果在这个房间一只蟑螂你也没有发现,那么是否可以判定这个房间就没有蟑螂呢?这个不好说,有没有蟑螂只能彻底检查这个房间之后才能知道。